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普通教育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文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0-10 22:31:32]   来源:http://www.67jx.com  普通教育   阅读:8984

概要: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新课改的转轨成功,我进行了教学探索,根据探究实践,本文着重从师生互换角色、创设教学氛围、营造讨论的气氛、发挥实验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学生增加创造机会,激发创造意识,活化创造思维,形成创造技能,拓宽创造空间,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过渡。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探究式教学 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像科学家或教师那样地作出反应;让他们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它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标签:普通教育资料,http://www.67jx.com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新课改的转轨成功,我进行了教学探索,根据探究实践,本文着重从师生互换角色、创设教学氛围、营造讨论的气氛、发挥实验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学生增加创造机会,激发创造意识,活化创造思维,形成创造技能,拓宽创造空间,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过渡。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探究式教学  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像科学家或教师那样地作出反应;让他们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它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符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的价值取向。

一、互换师生角色,增加学生的创造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都在扮演着一个主宰者和评论者的角色上。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说“注意听讲”、“别说话”、“闭上嘴”……之类的话,我们习惯于“一言堂“,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惟恐因某一点没讲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而造成考场失分。因此,教师被称为“教书先生”。然而,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教师“何功之有”?学生的学习被我们包办代替,我们使学生的大脑成了前人知识的“复印机”,学生将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家里的油锅着火该怎么办;参加奥赛拿高分,却不知道科普论文怎么写。这样的学生根本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需要学生有充实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和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精神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方向。我们应把“教师——学生”这一系统从“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将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则由被动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也就是说,权威式教育来自外部的压力束缚过多,学生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权威式的教育和管理,推行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这样学生才会增强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我选择,促进自我发展。这些都是创造意识及动机前发的前提和基础。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三、营造讨论的气氛,活化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即“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例如《空气》一节,先安排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阅读,互相分享并体会到了拉瓦锡等无数科学家对空气组成的研究这一科学发现的不易,再引导学生重新体验科学探索与研究和发现的乐趣。我将“氧气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由原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旧的教学方法,改为探究性实验,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即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想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我们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实验呢?”学生受拉瓦锡实验启发,考虑到应在密闭容器中用某一物质消耗氧气,由反应气体的体积来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学生的思考得到肯定后,接下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能看出气体减少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以物理知识为基础想到“氧气消耗后密闭容器内部压强变小,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如连通储水装置,水就会进入密闭容器且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定氧气的体积。”通过学生的思考,思路逐渐明朗,实验方案也就出来了。我将实验仪器及药品介绍给同学,由同学们分组探索与研究,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不都是一样的,于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了讨论。“为什么实验结果会有偏差呢?”教师将学生各种猜测记录于黑板上,最终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1、红磷用量;2、集气瓶冷却程度;3、装置的气密性。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以上问题,我分别给14个实验小组分配从正反两方面对以上3种情况进行实验探索与研究。这一次带着问题进行的实验使学生们探索与研究的目的性更强了,实验效果更好了,绝大多数同学为了得到正确结论,做实验一丝不苟,俨然“一个小小科学家的样子”。经过实验,同学们很快得出了正确结论,从而验证了这三种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次探究活动的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但使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的严谨,可能性一点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且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另外,在这一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反应物为什么用红磷而不用其他物质”的问题,我本打算在讲完氧气性质后作为习题留给学生分析,可没想到第二节课刚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上节课咱们分析了3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那如果把红磷换成木条、蜡烛(因为他们接触到的物质还很少)等一些其他可以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话,也能得出结论吗?”当时我都要把个中道理象以往一样说出来了,可话到嘴边,我又突然考虑让同学们去讨论吧。让我感觉非常意外也非常兴奋的是,学生居然讨论出“木条、蜡烛燃烧会产生co2气体,它影响了瓶内气体的组成,从而使压强发生了改变,肯定得不出结论。”进一步又有学生说:“那就是说,不能用燃烧后产生气体的物质了。”当然这一讨论还不彻底,我没有急于补充,但是我给了学生们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我在黑板上给全班同学写了一个大大的100分。其实,这一课下来,等于是让学生给我上了一课,让我重新发现了学生的潜力和认识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使我更爱我的学生们,我也更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特别是化学教师的乐趣。

[1] [2] [3]  下一页


Tag: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资料教育教学 - 普通教育

更多《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