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普通教育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正文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0-10 22:31:32]   来源:http://www.67jx.com  普通教育   阅读:8798

概要: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毋庸置疑,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那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哪些是我们不希望看到或者值得讨论的;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角色?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一是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以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身心,优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标签:普通教育资料,http://www.67jx.com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毋庸置疑,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

那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的,哪些是我们不希望看到或者值得讨论的;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角色?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是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以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是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

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更是教师创新的源泉。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把教育科研作为自己的"加油站"不断给自己充电,通过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具有高效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较少地致力知识的灌输,花更多地时间去研究学习者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引导者以及具有各种能力和富有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为,创新的意念和行为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朋友,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权威。

四是由操纵者转化为合作者。

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譬如学习游泳,没有呛过几口水的体验,恐怕是难以学会的。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说,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促进者、研究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人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可见,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1] [2]  下一页


Tag: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资料教育教学 - 普通教育

更多《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