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我县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资源优势与有利条件1、气候条件优越。周宁地理位置是东经11°96′~29′,北纬26°53′~27°14′,东西跨度30多公里,南北跨度43公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县城海拔886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雾重、雨多,相对湿度大,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年平均温度14.7℃,7月平均气温24.2℃,7~9月极高温度36.5℃,1月平均气温5℃,1月极低气温-9℃,年平均日照1714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99.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无霜期265天,具有发展夏秋季反季节蔬菜的独特气候优势。2、耕地资源充足。全县面积10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单季稻面积9.4万亩,双季稻面积0.2万亩,其他4.52万亩。地形特征:1000米以下地区占24.2%,800~1000米地区占36.8%,600~800米地区占21%,600米以下占18%。特别是800米以上的狮浦盆地、六浦洋及礼门洋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四周低山环绕,无污染源,是发展反季节蔬菜得天独厚的好场所。3、交通
浅谈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标签: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http://www.67jx.com一、我县发展反季节蔬菜的资源优势与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越。周宁地理位置是东经11°96′~29′,北纬26°53′~27°14′,东西跨度30多公里,南北跨度43公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山地季风气候区,县城海拔886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雾重、雨多,相对湿度大,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年平均温度14.7℃,7月平均气温24.2℃,7~9月极高温度36.5℃,1月平均气温5℃,1月极低气温-9℃,年平均日照1714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99.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无霜期265天,具有发展夏秋季反季节蔬菜的独特气候优势。
2、耕地资源充足。全县面积10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单季稻面积9.4万亩,双季稻面积0.2万亩,其他4.52万亩。地形特征:1000米以下地区占24.2%,800~1000米地区占36.8%,600~800米地区占21%,600米以下占18%。特别是800米以上的狮浦盆地、六浦洋及礼门洋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四周低山环绕,无污染源,是发展反季节蔬菜得天独厚的好场所。
3、交通比较便利。省道310线贯穿七步、狮城、浦源、泗桥四个乡镇,县城距福州218公里,距宁德108公里,距闽东沿海104国道58公里(福安罗江),交通方便。
4、蔬菜品种丰富。我县农民栽培蔬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农业科技园区引进蔬菜新品种280个,20**年超大集团又引进了400多个蔬菜品种,经试验、示范,选出了台湾庆农花椰菜、喜美花椰菜、小林白菜、小林包菜、西芹菜、玫茄1号等80多个适宜我县栽培的蔬菜品种,为今后发展反季节蔬菜选择主栽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5、栽培经验丰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大部分菜农创造积累了适时种植、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随着高优农业和科技信息的开发,不断地引进良种、新技术、新成果,逐步形成了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为主体的生产技术机构,指导辐射全县,并以李墩、狮城、浦源三个直控示范片,采取露地、大棚、地膜等不同方式的栽培技术,引导群众生产,为发展区域化集约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产品奠定了基础。
二、 生产现状
周宁县目前反季节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主要以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和专业户为主,不仅缓解了本县城乡人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而且成为部分乡村繁荣经济和农户致富的生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反季节蔬菜播种面积近3000亩,主要分布在七步、李墩、狮城、浦源四个镇,种植面积百亩以上连片的有县农业科技园区、超大集团和城东菜农专业户,单一品种百亩以上面积的是超大集团在李墩、坂头、端源建立的三个点。
三、存在问题
1 、思想观念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农民群众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普遍缺乏调整意识,或对调整不知所措,在消极等待观望。
2、农业生产水平低。在生产布局上各自为政,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品种多样化,缺乏主导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品打不到外地市场,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少。
3、 基础设施薄弱。排灌系统不畅,抵御突发性洪、涝和干旱能力差,机耕道路不够健全,机械化耕作少,病虫测报设备不健全。
4、销售网络不健全。目前我们在外地没有固定的销售点,蔬菜营销队伍不健全,市场体系滞后,农民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影响了规模生产。
5、缺乏蔬菜加工企业。全县目前除了“菜根香”一个小加工企业外(时产时停),再没有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此,淡旺季产品调节能力薄弱,净菜生产尚属空白。
四、发展对策
1、加强领导。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县政府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规划、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推动我县资源要素与外地资源要素的有效结合,促进反季节蔬菜的发展。组织开拓市场,培育高山特色蔬菜品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尽快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公司、农户唱戏”。
2、 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品种。围绕周宁县主导农产品来建设,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搞大规模建设而造成严重的浪费。二是做到合理布局。以七步、李墩、礼门、狮城、浦源、泗桥等六个乡镇的公路沿边及海拔1000米以上的村庄夏秋季蔬菜生产为主,咸村镇的八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为辅。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品种,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主导产品。如礼门和浦源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夏蘑菇和夏芹菜(用蘑菇生产后的肥料种植笠年夏芹菜),七步、李墩、狮城、泗桥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花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咸村镇可以发展朝天椒,选择瓜类进行冬春季大棚生产。此外,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进行连片规模性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