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行政后勤规章制度辽宁日报:营造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 正文

辽宁日报:营造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

[10-10 22:28:53]   来源:http://www.67jx.com  规章制度   阅读:8939

概要:辽宁日报:营造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同发展时期相适应的强有力的规则约束和制衡。强有力的规则约束或者说制度安排的作用在于,在分歧中促进协调,在差异中促进一致,在对立中促进统一,在冲突中促进共存。当代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集中表现为经济和政治范畴的制度变迁。建立有效制度安排,协调利益关系与缓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要体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其一,以人为本的制度的均衡性,即制度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其二,平等性,人人都要遵守,按规矩办;其三,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社会,只有社会公平,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才有可能和谐稳定。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建立和完善均衡的公平制度环境尤为重要。首先,完善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要重视分配差距拉大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在分配上既要实行效率优先,还要完善兼顾公

辽宁日报:营造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

辽宁日报:营造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同发展时期相适应的强有力的规则约束和制衡。强有力的规则约束或者说制度安排的作用在于,在分歧中促进协调,在差异中促进一致,在对立中促进统一,在冲突中促进共存。当代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集中表现为经济和政治范畴的制度变迁。建立有效制度安排,协调利益关系与缓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要体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其一,以人为本的制度的均衡性,即制度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其二,平等性,人人都要遵守,按规矩办;其三,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社会,只有社会公平,人与人、人与社会各方面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才有可能和谐稳定。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建立和完善均衡的公平制度环境尤为重要。首先,完善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要重视分配差距拉大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在分配上既要实行效率优先,还要完善兼顾公平的制度安排,如完善对低收入家庭、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其有饭吃,有地方住,子女能上学;完善对困难群众优先安排就业制度,这实际上也是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进一步完善所得税率制度,以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其次,完善市场准入的公平制度。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全面构建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在此方面,新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许多重要的突破,如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条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等。再次,完善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制度。包括公务员的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负责人的选择,都应全面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选择制度。四是,完善公开招标制度。如土地出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实施公开招标制,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选择。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安全阀”。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许多空白点。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必须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全天候、无障碍的民情、民事、民意、民怨和民诉反映通道及相关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

  和谐社会的目标取向是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安全和正义。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了解各阶层人群的意见,对于制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社会矛盾、防止问题积累使矛盾激化和冲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制度,建设全天候、无障碍反映民情、民意、民事、民怨和民诉的各种渠道,包括信访通道,市、县(市)长电话通道,舆情反映通道等。同时,对所反映的各类民情、民意、民怨,要做出相应的答复和处理事宜的责任制度,对限期未做出答复或处理的主要责任者实行问责制度。对于因相互推诿而酿成严重后果的主要责任者,应实施惩戒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应围绕与人民群众社会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健全安全制度及其责任追究制度。要保证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住房安全、行路安全,保证人群聚集场所的安全、生产安全、学校安全、通信安全。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向多样化方向转变,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但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和社会体制变革相适应,社会管理失衡,进而导致社会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增多又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这是社会安全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者置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使食品及药品安全等问题日趋突出,而行政执法部门或因监督失职,或因监督缺位等,也引发诸多安全问题。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社会综合管理的相应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

[1] [2]  下一页


Tag: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行政后勤 - 规章制度

更多《辽宁日报:营造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