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职能部门科教文体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 正文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

[10-10 22:31:32]   来源:http://www.67jx.com  科教文体   阅读:8733

概要: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 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 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 知识、信仰、艺 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 际的过程是人 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 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 。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 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 冲 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本文所谈 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 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 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 社会风俗习惯来交 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一、打招呼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 去?"、 "吃过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67jx.com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 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 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 知识、信仰、艺 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 际的过程是人 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 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 。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 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 冲 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本文所谈 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 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 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 社会风俗习惯来交 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一、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 去?"、 "吃过了吗? "如果把 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 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 ,有时也可能引起 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 比 如:问对方 :"have you eaten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 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 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 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 可能是: "it's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 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 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 (你最近好吗? )。 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二、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 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 可在其姓氏前 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汉语里, 我们可以用"老师 、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 而 在英语中却不能, 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 g(张老师),"engineer wu(吴 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 与姓(名 ) 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 "李大伯"之类,这些称 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三、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 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 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 话题是天气的 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 "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your d 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 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 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 了,要注意身体啊。"人们不会为此生气。 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 "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 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如:打 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说:" hello who are you please? "而英美人的习惯 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或单位、公司的名称。如:

a:hello 8403229

b:hello, thisis tom. could i speak to jim,please? 打电话的套话,必 须这样用。

四、赞扬与祝贺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 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 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 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 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 。"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 答:"no,no m 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 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 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又如: 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 oday (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 幸亏这位美国人懂 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 (到 处)。"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 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 , 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1] [2]  下一页


Tag:科教文体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科教文体

更多《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