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新高度 新平台 新境界--“创新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 正文

新高度 新平台 新境界--“创新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

[10-10 22:29:45]   来源:http://www.67jx.com  学校管理   阅读:8503

概要: 着力于提升学校的“校园幸福指数”。这一指数的主体要素是学生在校园满意度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生的校园满意度包括学生对学习生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认可度,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度,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信心度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包括教师的工作预期实现度,校园人际关系满意度、工作待遇认可度,专业成长提升度等。 三、需要建构新平台 时代的变迁需要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架构,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与管理体制等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是教育者面临的现实课题,要将学校教育建构在新的管理平台上。 “轻负担、高质量”是无锡一中的教学传统特色,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质量”是教学目标,“轻负担”也不是“没负担”,而是应有科学合理的“负担”,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并为学生所能接受的“负担”。 当各种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我们也有过争论,但当我们用冷静、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时,我们感到要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窒息创新活力的束缚,在自己办学的空间里,坚定而且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勇气,更要有坚持教育真理的执著。为此,我们又赋予传统的教育教

新高度 新平台 新境界--“创新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标签: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http://www.67jx.com
着力于提升学校的“校园幸福指数”。这一指数的主体要素是学生在校园满意度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生的校园满意度包括学生对学习生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认可度,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度,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信心度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包括教师的工作预期实现度,校园人际关系满意度、工作待遇认可度,专业成长提升度等。

三、需要建构新平台

时代的变迁需要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架构,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与管理体制等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是教育者面临的现实课题,要将学校教育建构在新的管理平台上。

“轻负担、高质量”是无锡一中的教学传统特色,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质量”是教学目标,“轻负担”也不是“没负担”,而是应有科学合理的“负担”,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并为学生所能接受的“负担”。

当各种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我们也有过争论,但当我们用冷静、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时,我们感到要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窒息创新活力的束缚,在自己办学的空间里,坚定而且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勇气,更要有坚持教育真理的执著。为此,我们又赋予传统的教育教学以新的内涵,主要做法有三点:一是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突出选择性和层次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挥个性的空间;二是加强课程管理。新授课程做“加法”,总课时数做“减法”,教学效率做“乘法”,而教学评估则做“除法”;三是强化自主学习。一中的学生,没有沉重的书包,没有繁缛的课业,没有受迫式的学习,他们在自由的、民主的教育环境下汲取知识,张扬个性,发展人格。老师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发展时空,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

当然也有家长表示担心,不时有家长问我“别的学校都是六点半放学,你们四点半就放学了,是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当我把历年学校的高考数据拿给他们看,他们便心悦诚服了。“轻负担、高质量”的秘诀其实就在于激发学生乐于探索、渴望成功的内驱力,让学生能按他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使我校成为无锡地区公认的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一所学校,成为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今年5月5日,国务委员陈至立来我校考察调研,对我校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欣然题词:“素质教育典范,优秀人才摇篮。”

只有高尚的、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才会对学生产生最积极、最深刻的影响。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高度敬业奉献精神和高超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构新的学校教育管理平台的重要内容。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人为本”、对教师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积极进取、宽容理解、学术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使教师具有明确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那就是以热爱学生为核心,以教学能力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一中必须培养一支具有教育理想、创新素质、研究能力、合作精神、健康人格、学术水平高、文化素养好、人格魅力高的师资队伍,我们正在努力朝此目标迈进。

要造就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很大程度上考量着校长的气魄、胸襟与校长的评价尺度。在一中,我们不会搞基于考试分数排名的末位淘汰,也从不会为了均分一分的高低而苛责教师。我认为,校长在成绩排名上要“无为而治”,也正是因为校长的“无为”,激发了教师内在的活力,作为一中的教师,你上过的一堂公开课上的精彩瞬间会被同行们在课余谈天时津津乐道,你的试卷中的一道创新试题会流传经年,一段段教育的故事会成为口耳相传的“经典”……

有不为,也有为。校长的“为”在于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当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超过60%时,这个平台尤为重要。可喜的是,一中优良的教风、一中老教师无私的传授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上一学期中就有6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多名青年教师在与省常中、省淮中等名校的擂台赛中拔得头筹,30岁出头的青年教师正成为高三教学的主力军。培养是一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少量的骨干教师的引进也是基于他们对一中所追求的教学理念的认同与向往。一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上一页  [1] [2] 


Tag: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教育教学 - 学校管理